行业资讯

康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发展历程、建设概况及介绍

2022-07-10 09:01:00

康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概论

1.1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发展历程及建设概况

1.1.1 专业发展背景

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学院成立于2009年,经过十年专业建设,现有康复理疗、康复职业治疗、听力与言语康复三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821人。2016年物理治疗(PT)和作业治疗(OT)两个专业分别获得世界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联盟认证。在校生810人。2016年物理治疗(PT)和作业治疗(OT)两个专业分别获得世界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联盟认证。2016年,直属福建康复医院通过了国际康复质量认证委员会(CARF)认证(中国首个国际最高认证)。直属福建省康复医院和福建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是南加州大学理疗海外实习基地。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2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4人,正高级职称占35%;具有博士学位的18人,占69%;有海外留学经历者18人,占69.23%;是一支方向稳定、结构合理、年轻有创新能力的团队。

本学科侧重于为学生发展“全面健康”的概念。在体现“功能观”健康促进专业特色的同时,也强调“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康复医疗服务理念的培育;模范教师作为示范,在理论教学中渗透高尚医德教育,在实践教学中突出职业道德塑造,实现职业素质、专业理论、专业实践技能三位一体,落实到培养目标和培养中要求,涵盖康复治疗。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和教育质量不断得到监控和改进。培养模式采用多层次临床实践教育体系的综合整合,利用培训中心和临床基地,结合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培养基本技能、特殊技能和综合能力。所学知识反复运用,不断深化,增强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逐步达到“精技”的目标和要求。

1.1.2实验教学中心的发展历程

经过近10年的建设,依托福建省中医药康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康复实践教学中心,建立了骨科疾病康复、神经疾病康复、儿童康复、心肺系统疾病康复、物理因子治疗、骨科器械和压力衣制作的实验实践教学区,总面积645平方米。康复治疗核心课程实验课时与理论课时比为2:1至4.5:1,形成了标准化、多元化的实验教学与考核体系。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将标准化患者(SP)等模拟实验实践教学方法融入小组学习、案例分析、PBL教学等实验实践教学中,规范和强化学生临床决策分析能力,培养临床批判性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校目前正在筹建中国康复产业研究院,对康复实验的实践教学进行了重新规划和搬迁,总面积3000平方米。对现有设备进行升级更新,进一步建设完善康复实验中心建设,

1.1.3 虚拟仿真搭建总结

2013年以来,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建设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通知》,中心积极响应工作部署,着手整合和完善实验中心资源,积极开展在线教学资源共享。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实验教学中心的网络和共享教学资源包括依托学校图书馆中心的网络资源,如中国数字人体解剖系统、超星学术视频、医学学习考试系统、银符网上考试模拟题库等;和本学科国家级精品课程《康复医学概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手术治疗》资源等,在此基础上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建设与发展。目前正在开发建设肩关节活动虚拟仿真教学项目、外上髁炎针灸康复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完成了肘关节功能解剖学虚拟仿真教学项目。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和项目的建设,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信等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实验对象和环境,使学生加强对虚拟针灸或虚拟针灸的理解。虚拟环境中的解剖学。熟练掌握定位、生理功能、实验操作程序等实验原理和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在真实环境中模拟各种模拟设备、场景和操作,实现虚实结合,学生的 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能力逐步提高。虚实结合、虚非虚实、相辅相成等多种方式的灵活运用。同时,虚拟仿真系统具有形成性教学评价和综合评价的优势,兼顾知识、技能、能力等评价方式多元化、程序化的特点,是对传统单一评价方式的有效突破。方法。未来,我们将利用我所优势资源,进一步拓展和开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虚实结合、虚非虚实、相辅相成等多种方式的灵活运用。同时,虚拟仿真系统具有形成性教学评价和综合评价的优势,兼顾知识、技能、能力等评价方式多元化、程序化的特点,是对传统单一评价方式的有效突破。方法。未来,我们将利用我所优势资源,进一步拓展和开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虚实结合、虚非虚实、相辅相成等多种方式的灵活运用。同时,虚拟仿真系统具有形成性教学评价和综合评价的优势,兼顾知识、技能、能力等评价模式多元化、程序化的特点,是对传统单一评价方式的有效突破。方法。未来,我们将利用我所优势资源,进一步拓展和开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虚拟仿真系统具有形成性教学评价和综合评价的优势,兼顾知识、技能、能力等评价方式多元化、程序化的特点,是对传统单一评价方式的有效突破。未来,我们将利用我所优势资源,进一步拓展和开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虚拟仿真系统具有形成性教学评价和综合评价的优势,兼顾知识、技能、能力等评价方式多元化、程序化的特点,是对传统单一评价方式的有效突破。未来,我们将利用我所优势资源,进一步拓展和开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

1.2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康复治疗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融合了先进的虚拟仿真产品、仿真教学课程、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以及优秀的教学人才。它是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康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可以有效解决实验教学和临床实践中的若干问题。

1.2.1解决人体微观结构等抽象内容的教学问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解释抽象而难懂的内容,但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中的各种媒体,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和具体的手段来理解和理解。例如,运动机能虚拟仿真项目以 3D 图像直观地显示各种解剖形态,尤其是肌肉骨骼系统,并可以通过交互式关节运动动画,动态显示运动过程中肌肉骨骼系统的形态变化。独特的交互模式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剥离、放大虚拟解剖结构,自主探索验证,增加了学习的乐趣什么是虚拟仿真教学法,提高了教学效果。在自主探索学习和互动协作学习中,教师成为设计师、组织者和领航者。教师还可以作为学习伙伴和合作者参与到探索和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指出学习路径,指出学习难点,丰富学习交流,深化学习结论。

1.2.2 解决临床教学资源紧缺问题

受医学伦理和患者安全的限制,针灸等侵入性操作不允许学生在患者身上反复练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可反复练习,熟悉临床诊疗的步骤和细节,缓解教学资源的短缺,让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机会体验临床实践过程,避免实践过程中的错误不会造成人身伤害和环境危害,不会浪费财力和物力。用户可以通过虚拟培训。精通知识原理和操作程序,日后能自如应对。

1.2.3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理念

信息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后,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采用在线虚拟实验与线下互动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既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又能营造轻松、互动、动态的氛围。和学生开放的环境。教学环境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3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特色与创新

在康复虚拟模拟教学中心建设过程中,各模拟教学系统综合运用多媒体、3D建模、人机交互、虚拟现实等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手段,针对具体学科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使教师可以和学生在现实世界中获得相同或相似的体验,提高实验教学项目的吸引力和教学质量。该中心的特色和创新主要包括:

1.3.1 实验教学的宗旨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临床实践中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综合培养。实践; 重点解决传统教学中的实验条件问题 准备或实施困难等问题,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

1.3.2 实验教学设计以--为主线,充分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和网络技术集成各种虚拟软件,线上虚拟交互与线下模拟实践相结合。自主学习与教师教学相结合,突破时空限制,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双重学习体验,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1.3.3 实验教学内容要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导向,结合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体现本科教学人才培养目标,选择准确、合适实验教学内容要体现必要性和适用性。例如,在传统的康复方法论中,通过穴位分层解剖、定位和动态体验针灸手法的动态演示,更加直观、具体地体验针灸功法。

1.3.4 创新多样的实验教学方法 依托虚拟仿真和人机交互技术,建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同时结合多种提高效果的教学方法探究式、研讨式、合作学习等实验教学模式,开创虚拟实验教学+物理操作虚实双结合的实验教学新模式,优势互补,优势互补什么是虚拟仿真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1.3.5实验教学综合评价体系更加完善,改变传统的单一评价模式,融合理论模块、实验模块和虚拟测试模块的评价,兼顾学科的综合性和多样性知识、能力和技能同时,强化考核方式标准化,提高考核评价的客观性和效率。

1.4 虚拟仿真实验室实景

标签: 虚拟 教学 实验
首页
服务
案例
联系